“哪个银行买债券”,这问题看似简单,背后却牵扯到不少实际操作的细节。我接触过不少客户,刚开始问的时候,总觉得找个大银行、网点多的,就万事大吉了。其实,银行只是一个渠道,关键在于它能否提供你想要的、适合你的产品,以及服务是否到位。有时候,去一家规模不算特别突出,但专门做财富管理、或者在债券业务上投入更多资源的银行,反而能淘到更合适的产品,或者得到更专业的建议。
很多人会下意识地去国有五大行,这也没错,毕竟网点多,客户基数大,产品线也相对完整。但别忘了,这些大银行内部的客户经理,可能同时负责存款、贷款、理财、基金、保险,甚至是xyk推广。在这种情况下,他们对债券的专业度,可能就没那么“专精”了。我碰到过一个客户,在他常去的银行,想买一只地方政府发行的次级债券,结果银行的理财经理一脸茫然,问了几次才勉强查到一些基础信息,而且是那种非常滞后、不带分析的。这让我觉得,如果你的需求比较特定,比如想买一些非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,或者对债券的评级、久期、信用风险有很高的要求,那么找那些在固收领域有口碑的银行,或者专门的券商,会是更好的选择。
还有一种情况,一些城商行或农商行,虽然规模不大,但它们可能会和一些基金公司、信托公司有更紧密的合作,推出的定制化债券产品或者信托计划,有时也会有一些不错的机会。当然,这里面风险和收益并存,需要更仔细的甄别。我个人在给一些客户提供咨询时,会根据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、投资期限以及对流动性的要求,去匹配不同的银行渠道。比如,如果客户对流动性要求不高,又想追求一些相对稳定的票息,我可能会推荐一些大型城商行,他们有时会代销一些银行间市场的一些非标债券产品,当然,这些产品都需要非常审慎的评估。
有时候,你甚至可以考虑一些股份制银行,尤其是那些在财富管理方面下了大力气的。他们会投入更多资源去培养专业的理财经理,并且与多家券商、基金公司有合作,能够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选择。我曾见过一个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,对国内的信用债市场相当了解,能清晰地分析不同行业、不同发行人的信用风险,这在我接触过的不少银行理财经理中,算是比较少见的。当然,找到这样的经理,也需要一定的运气和耐心。
就算确定了银行,接下来就是选产品。市面上能买到的债券,大致可以分为几类:国债、地方政府债、金融债、企业债(包括公司债、企业债、中期票据等),还有一些非公开的债务融资工具。银行网点里最常见的是银行代销的公募债券基金,或者一些银行理财产品里的固收部分。这些是门槛相对较低的,适合大多数投资者。
但是,如果你是合格投资者,并且有一定门槛,可以考虑银行柜台或者私人银行渠道能接触到的“大类资产”配置。比如,一些银行会代销券商发行的“收益凭证”,它本质上是券商和客户签订的一种收益分配协议,底层可能对接的就是一些债券或者其他固定收益类资产。这类产品的设计通常比较复杂,收益和风险也需要仔细看清楚。我曾经遇到过一款收益凭证,对接的是一揽子信用债,看起来收益率不错,但仔细一看,它的结构里包含了一些复杂的嵌入式期权,一旦市场波动加大,亏损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。
另外,一些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,会推出一些“专享”的债券产品,比如定向资产管理计划(定向资管)或者信托计划。这些产品往往起投金额较高,但相对来说,对标的资产的选择会更灵活一些,也可能包含一些银行公开渠道不易获得的债券。但同样,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,并且通常流动性较差,一旦买入,持有到期是常态。
前面提到了专业度,这其实非常关键。买债券不像买普通存款,它涉及到对市场、对发行人、对宏观经济的判断。一个好的银行,不应该只是一个“卖货”的柜台,而应该是一个能提供“咨询”的伙伴。我碰到过一些银行,他们在卖债券时,会特别强调“保本”或者“低风险”,但很少主动去解释债券的信用风险、利率风险、流动性风险,以及可能面临的违约情况。这其实是对客户不负责任的表现。
我个人在给客户做推荐时,会强调“了解你的产品”,而不仅仅是“了解你的客户”。这意味着,作为销售人员,首先要对产品有深入的了解,包括它的发行背景、资金用途、偿还能力、评级变化、市场价格波动等。如果银行的理财经理,连自家代销的债券产品,最基本的发行人是谁、什么行业、主要风险点在哪里都说不清楚,那这样的银行,或者这样的理财经理,就得慎重考虑了。
我记得有一次,我在一家银行想了解一只某央企旗下的中期票据,结果负责的客户经理,只知道票面利率和到期日,对于这笔钱的具体用途,以及公司近期的经营状况,他完全是一问三不知。我只好自己回去查了大量公开信息,才勉强摸清了大概情况。这样的经历,让我觉得,有时候选择一个“懂行”的客户经理,比选择一家“大”的银行,可能更有效率,也更安心。
说到投资门槛,这确实是区分不同银行和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。如果你是普通投资者,几千块、几万块,想通过银行buy债券,那基本上只能选择公募债券基金,或者一些银行理财中的固收类产品。这些产品在银行的手机APP或者柜台都可以方便地buy,操作上非常简单。比如,现在很多银行的APP里,都有专门的“固收”或者“债券”专区,你可以看到不同债券基金的净值、历史收益、持仓等信息,直接点击buy即可。
但如果你有更高的投资门槛,比如几十万、上百万,那么银行的私人银行服务,或者财富管理中心,会为你提供更多选择,包括前面提到的定向资管、信托计划,甚至是直接的银行间市场债券的交易。不过,这些都需要客户经理一对一的服务,并且会涉及更多的法律文件和尽职调查。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客户,他之前都是在某国有大行buy一些理财产品,后来觉得收益太低,想配置一些直接的信用债。银行一开始推荐的也是债券基金,但客户坚持想看直接的信用债。最后,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才contact了他,提供了几款他认为不错的企业债,但前提是他需要buy银行的理财产品,或者成为其贵宾客户,并且要签署一系列的风险披露文件。
从便利性上讲,现在大多数银行的线上渠道都做得不错,通过手机银行APP,你可以查询到很多债券产品的信息,甚至可以直接进行申购。但如果涉及到一些非公开的、或者起投金额较高的产品,还是需要通过线下网点或者私人银行客户经理来操作。我个人觉得,对于刚开始接触债券投资的投资者,先从银行APP上的一些债券基金开始,体验一下操作流程,了解一下收益波动,会是一个比较稳妥的起点。
当然,如果我们把“哪个银行买债券”这个范围稍微放宽一点,其实还有其他的渠道可以考虑。最直接的就是证券公司。券商在债券交易方面有天然的优势,它们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。如果你是一个有经验的投资者,可以直接在券商那里开立债券账户,参与到不同类型的债券交易中。相比银行,券商的债券品种会更全,信息披露也更及时,特别是对于一些场内交易的债券,券商的交易系统会提供更专业的行情和交易工具。
我记得我刚入行的时候,很多客户都是直接通过我们券商来交易债券,银行更多的是扮演一个资金存管和部分产品代销的角色。比如,你想买一只银行间市场交易的、流动性相对较好的国开债,直接在券商的交易软件上就可以完成。而且,券商也会有专门的固收团队,可以为客户提供债券的研究和交易建议。不过,券商的客户经理,很多时候也同样会推广其他产品,比如股票、基金、期权等等,所以,筛选出一个专注于债券业务的经纪人,也需要一些运气。
此外,一些独立的第三方理财机构,也会提供债券相关的配置服务。它们可能与多家银行、券商都有合作,可以整合不同渠道的产品,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资产配置方案。但选择这类机构,一定要看其资质、过往业绩以及合规性,因为第三方机构的专业性和可靠性差异会比较大。
总而言之,关于“哪个银行买债券”这个问题,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。关键在于你自己的需求,以及你愿意花多少精力去研究和甄别。如果追求省心便捷,选择一家网点多、APP好用的国有大行或股份制银行,buy公募债券基金,是个不错的开始。如果想获得更专业的建议,或者配置一些起投金额较高的、更复杂的债券产品,那么不妨去了解一下那些在财富管理领域有口碑的银行,或者直接考虑券商的渠道。
最重要的,是保持对产品和市场的敬畏之心,不要被高收益冲昏头脑,也不要被低风险的宣传蒙蔽双眼。花时间去了解你投资的每一笔钱,到底“投”在了哪里,它的风险在哪里,收益又是如何产生的。银行只是一个工具,而你的独立判断,才是投资中最重要的“锚”。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