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生创业贷款:从“想当然”到“可落地”

今日财经 (5) 3周前

大学生创业贷款:从“想当然”到“可落地”_https://wap.apzhendong.com_今日财经_第1张

“怎么申请大学生创业贷款?”这个问题,我probably听过不下百遍了。很多人一听“创业贷款”,就觉得是个现成的、填填表就能拿到的钱,好像谁都能轻易拿到。实际操作起来,这其中的门道,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复杂得多。尤其是在实际操作中,你会发现很多所谓的“攻略”,讲得天花乱坠,但真正落地的时候,很多细节就对不上了。今天就跟大家聊聊,这事儿,到底该怎么盘。

先说清楚,到底啥是“大学生创业贷款”?

首先,得把概念理清楚。我们通常说的“大学生创业贷款”,涵盖的范围其实挺广的。有的是政府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,推出的专项扶持资金,利率低,甚至有些还有贴息。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的“大学生创业引导基金”、“创业担保贷款”等等。还有一种,是我们常说的银行或者类金融机构,针对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,提供的信用贷款或抵押贷款。这两类,虽然目的都是支持创业,但在申请流程、审核标准、以及最终能拿到多少钱上,区别可大了去了。

我之前接触过不少同学,他们申请的是那种政府的创业担保贷款。这种贷款,通常都需要你有一个靠谱的创业项目,并且要有一个担保方,可能是担保公司,也可能是有人脉关系能做担保。一旦你公司经营不善,还不上钱,担保方就要承担连带责任。所以,不是说你有想法,政府就直接给你钱,还得看项目能不能“走通”,以及你有没有能力去“兜底”。

再有,银行的贷款,那就更看重你的信用和还款能力了。大学生嘛,毕业没多久,流水、征信、抵押物可能都比较欠缺。所以,很多时候,大学生创业贷款,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“容易”,它更像是一个“考察”过程,看你这个创业项目有没有前景,看你这个人有没有担当。

项目的“硬实力”:贷款申请的第一道坎

很多人觉得,只要我有个点子,就能贷款。这真是个误区。你想想,银行或者政府的资金,也不是大风刮来的。他们得评估你这个项目,能不能挣钱,能不能持续发展,能不能按时还款。所以,一个清晰、有市场前景、有盈利模式的创业项目计划书,是必不可少的。我见过太多同学,计划书写得非常“感性”,充满了情怀,但具体到市场分析、竞争对手、盈利点、财务预测这块,就含糊其辞,甚至根本就没有。这样的计划书,别说银行了,我自己看了都觉得悬。

尤其是在做市场分析的时候,不能只看到“一片蓝海”,还得看到“暗礁”。你的竞争对手是谁?他们的优势在哪?你的差异化在哪里?你的目标客户是谁?他们的消费习惯是什么?这些都要掰开了、揉碎了去讲。而且,盈利模式一定要落地,不能是“空中楼阁”。比如,你打算通过收取会员费来盈利,那就要说明白,为什么用户愿意付这个钱?你们提供的价值是什么?

我记得有个同学,想做一个线上教育平台。他的想法是很好的,看准了市场需求。但是,他的商业计划书里,对如何获客、如何留存用户、如何保证教学质量,都说得比较模糊。他以为只要有优质的课程,学生就会自动来。但实际上,获客成本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。最后,他虽然拿到了一些天使投资,但银行这边,就没有贸然给贷款。

“软实力”同样重要:个人与团队的担当

除了项目本身,申请贷款也得看“人”。这里的“人”,既包括你自己,也包括你的团队。创业,尤其是早期创业,非常考验创始人的能力和韧性。银行或者基金,他们也会去评估你这个人,有没有创业的决心,有没有抗压能力,有没有学习能力。如果你之前有一些创业经历,即使失败了,但从中总结了经验教训,那反而会是加分项。

团队也很关键。一个好的创业项目,往往需要一个互补的团队。比如,有懂技术、有懂市场、有懂运营的。单打独斗,很难走远。如果你能展示一个有执行力、有凝聚力的团队,并且团队成员都有一定的相关经验,那也会增加对方的信任度。

我曾经为一个公司的创始人辅导过一次贷款申请。那个创始人,是几个大学同学一起创业的。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,并且在早期项目推进过程中,都展现出了很强的执行力。在跟银行沟通的时候,他们不仅详细介绍了项目,还各自说明了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贡献,以及对项目未来的规划。这种“共同体”的感觉,让银行觉得,这个团队是靠谱的。

具体的申请流程和渠道

说到具体的申请流程,其实因项目和渠道而异。如果是政府的创业担保贷款,通常需要先到当地的创业服务中心或者人社局了解政策,然后提交项目相关的材料,包括商业计划书、营业执照(如果已经注册)、团队信息、以及担保方的信息等等。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,因为要经过项目评审、担保审核、银行审批等多个环节。

如果是银行的信用贷款,那就得看你和哪家银行有合作,或者去主动对接。有些银行有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贷款产品,但通常会有一定的门槛,比如需要有固定的收入来源,或者有其他抵押物。我接触到的情况是,如果你能找到一个成熟的、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,并且有相应的抵押物(比如知识产权、房产等),那成功的几率会大很多。

一些创业孵化器或者加速器,也可能和银行有合作,他们可以帮助你对接资源,甚至提供一些贷款的建议。所以,如果你还在大学期间,或者刚毕业不久,可以多关注学校的创业指导中心,以及社会上的创业服务机构,他们会给你提供更具体的指导。

申请前的“准备工作”:知己知彼

在真正去申请贷款之前,做足功课是必须的。首先,要了解清楚不同贷款产品的具体要求。是需要担保吗?利率是多少?还款周期是多久?有没有其他附加条件?这些都要提前问清楚。其次,对自己项目的“含金量”要有清晰的认知。你的项目有多大的市场潜力?你的盈利模式是否清晰?你的风险控制做得怎么样?只有你自己心里有数,才能在沟通时更有底气。

我经常给创业者建议,去申请贷款,不是去“求”钱,而是去“合作”。银行给你钱,是在和你合作,一起把项目做大。所以,你需要展示的是你的价值,以及你为什么值得对方投资。用“平等”的心态去沟通,效果反而更好。很多同学,一提到贷款就紧张,说不上话,或者把自己的项目说得一文不值,那肯定拿不到贷款。

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,是准备好你所有的证件和材料。营业执照、法人身份证、银行流水、社保记录、项目合同、知识产权证明等等。所有能证明你项目有价值、你本人是靠谱的材料,都尽可能地准备齐全。细节决定成败,这句话一点不假。

常见误区与失败经验分享

说到常见的误区,上面已经提了一些,比如把贷款想得太简单,只注重点子不注重执行等等。还有一点,是很多人过于依赖“中介”。市面上确实有一些声称能“包办”贷款申请的中介,但良莠不齐。我亲眼见过一些同学,把钱给了所谓的“中介”,结果钱也没拿到,项目也没推进,反倒白白损失了一笔钱。所以,对于这些“捷径”,一定要保持警惕,自己了解清楚,比什么都强。

再有,就是对贷款用途的理解。创业贷款,顾名思义,是用于创业的。你不能拿去炒股、买房,或者做其他与创业无关的事情。一旦被发现,不仅会面临罚息,甚至可能被追回全部贷款。所以,在申请贷款的时候,一定要明确告知资金的用途,并准备好相关的资金使用计划。

我记得有一个项目,当初申请的是一笔小额创业贷款,是用来buy原材料的。结果,在项目进展过程中,团队觉得有个新的设备很重要,就擅自挪用了贷款的一部分去买设备。虽然设备本身对项目有帮助,但这种擅自挪用资金的行为,一旦被银行发现,后果会很严重。所以,在资金使用上,一定要规范,按照计划进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