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什么是负利率?
负利率是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,在这种政策下,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收取存款利息,而不是支付利息。换句话说,商业银行必须向中央银行支付保管其资金的费用。
负利率如何运作?
当中央银行设定负利率时,商业银行会面临两种选择:
- 持有现金:商业银行可以将资金持有为现金,但由于负利率,他们将因此支付费用。
- 将资金借贷给企业和个人: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向企业和个人贷款来避免支付费用,从而刺激经济活动。
负利率的潜在影响
积极影响:
- 刺激经济增长:负利率可以鼓励商业银行放贷,从而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支出,进而提振经济增长。
- 降低借贷成本:负利率可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,从而促进投资和消费。
- 抑制储蓄:负利率可以抑制储蓄,因为人们会因持有现金而受到惩罚。
消极影响:
- 损害银行利润:负利率会损害银行利润,因为他们必须向中央银行支付存款利息。
- 增加金融不稳定:负利率可能会增加金融不稳定,因为商业银行可能会承担更大的风险以避免支付费用。
- 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:如果负利率持续太久,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。
负利率的实际例子
- 日本:日本是第一个实施负利率的主要经济体,从 2016 年开始实施。负利率帮助提振了日本的经济,但同时也损害了银行的利润。
- 欧洲:欧洲央行也实施了负利率,以提振欧元区的经济。负利率帮助降低了借贷成本,但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压力。
- 瑞士:瑞士国家银行也实施了负利率,以抑制瑞郎升值。负利率帮助稳定了瑞郎,但同时也损害了银行的利润。
负利率的争议
负利率是一个有争议的政策,其潜在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。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负利率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必要工具,而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负利率存在风险,可能会损害金融稳定。
负利率是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,具有潜在的积极和消极影响。在实施负利率之前,中央银行必须仔细权衡其利弊。负利率可能有助于提振经济增长,但同时也可能损害银行利润、增加金融不稳定并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