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理财和基金的哪个保本,这问题问出来,其实很多人心里已经有个大概的答案,或者说,是自己一厢情愿的答案。但真实情况,尤其是在市场波动的时候,差别可能比你想的要大得多。
我接触过不少客户,一上来就问“这个能不能保本?”。说实话,这句话本身就带着点“零风险”的期待,但现实市场里,“零风险”和“高收益”往往是鱼和熊掌。理财产品,特别是银行的定期存款、国债,这些确实是相对稳健的,它们的“保本”更多是基于发行方的信用背书和国家信用。
基金呢?很多人觉得名字里带“基金”的,都是股票啊、债券啊,风险肯定高。没错,像股票型基金,短期内波动肯定大,亏损本金的可能性是存在的。但别忘了,基金的种类很多,有货币基金、债券基金、混合基金,甚至还有专门投资低风险资产的保本型基金,虽然名字里带“保本”,但也要看它具体投资什么,以及承诺保本的条款有多复杂。
我记得刚入行那会儿,有个客户,把一笔钱全买了当时市面上很火的一只混合基金,就因为听别人说“基金都有成长性”。结果那年市场大跌,他那笔钱亏了不少,来找我的时候,那个焦虑劲儿,我太理解了。他当时就跟我说,“什么基金,根本不保本!”。这其实就是把所有基金都简单地等同于高风险投资了。
先说说“理财”这个概念。广义上讲,所有能带来收益的投资都可以算理财。但日常生活中,我们聊的“理财”,往往更多指的是银行的理财产品,或者一些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,甚至是P2P(虽然现在P2P基本凉了)。
银行理财,过去很多都是“非保本浮动收益”,意思是本金不一定保证,收益率也是看市场的。虽然大部分时候,银行都会努力让你少亏,但毕竟不是100%的承诺。当然,现在监管要求越来越严,很多产品都有了更明确的风险提示,也有些银行推出了“保本型”银行理财,但这类产品通常收益率也相对较低,而且往往投资方向比较保守,比如主要投的是国债、央行票据这些。
我遇到过一个客户,他每年都会去银行,买他们推荐的“保本型”理财。收益不高,一年也就2%左右,但他觉得很安心,因为他跟我说,“我就是要稳稳的,钱别少就好”。这种心态,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人来说,是完全可以理解的。他的“保本”诉求,在这些产品里确实能得到满足,只不过是以牺牲了部分潜在收益为代价。
再回到基金。刚才说了,基金种类繁多。咱们得一项项拆开来看。
货币市场基金:这个算是最接近“保本”概念的基金了。它主要投资于短期国债、银行存款、央行票据等低风险、高流动性的资产。历史上,货币基金的净值出现过极小的波动,但整体来说,本金亏损的概率非常非常低。收益率跟短期市场利率挂钩,现在大概在2%左右。这可以说是“类保本”的一种,但严格说,也不是100%刚性兑付。
债券基金:债券基金的风险介于货币基金和股票基金之间。纯债基金,只投资债券,相对稳健。但如果投资的是一些信用评级较低的债券,或者市场利率大幅波动,债基的净值也会有波动,可能会出现短期亏损。我见过一些债券基金,因为持有某几只信用债出现了违约,导致基金净值大幅下跌,短期内“不保本”的情况也发生过。
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:这些基金的风险就比较高了。它们会投资股票,而股票的价格波动是zuida的。所以,这类的基金,谈“保本”就有点勉强了,更适合那些风险承受能力较高,追求长期资本增值的人。
保本型基金:市面上确实也存在一些名字里明确写着“保本”的基金。这类基金通常会通过结构化设计,比如一部分投资于低风险资产(如国债),另一部分投资于高风险资产(如股票或股指期货),通过一定的对冲或保障机制,在到期日力争实现本金的偿还。但是,这类基金的“保本”通常是有条件的,比如需要持有到期,中间赎回可能会损失本金,或者有管理费、认购费等。而且,保本型基金的预期收益率通常也比较低。我曾经帮客户分析过一个保本型基金,它的条款写得非常细,保本的比例、触发条件、收益计算方式等等,如果不是仔细研究,很容易被表面的“保本”二字吸引,却忽略了背后的细节。
总的来说,理财和基金的哪个保本,真的不能一概而论。如果你追求的是绝对的本金安全,并且愿意接受较低的收益,那么像银行的保本型理财、国债、高信用评级的债券、以及货币市场基金,是相对更可靠的选择。
但如果你把“保本”理解为“尽量少亏”,或者“长期来看不亏”,那可能需要更细致的分析。比如,对于基金,你需要了解它的投资标的、风险等级、历史业绩(更要看它在市场下跌时的表现,而不是只看牛市里的涨幅),以及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。
有一次,我看到一个关于基金赎回时机的讨论,挺有意思的。有人因为担心基金亏损,在市场下跌时就急忙赎回,结果反而把浮亏变成了实亏。后来市场回暖,他又踏空了上涨。这其实就是对“保本”的理解出现了偏差,过于追求短期的“不亏”,反而错失了长期的机会。
在给客户做配置的时候,我总是会强调一个点: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。你想要更高的收益,就得承受更高的风险。你想要绝对的“保本”,那收益肯定就上不去。最关键的,是找到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的那个平衡点。
所以,下次再听到“哪个保本”这样的问题,我心里会想,这得看具体是哪种理财,哪种基金,以及客户到底对“保本”的定义是什么。不能简单地给一个“A比B保本”的答案,那样对客户不负责。
上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