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李嘉诚年薪多少?”这问题,我听得太多了。外行人总觉得,首富嘛,年薪肯定天文数字,多得花不完。但说实话,这么问,多少有点跑偏了。
你看,咱们普通打工族,年薪就是公司发给你的工资,扣了税,到手多少钱,明明白白。但对于李嘉诚先生这样的全球级企业家,他们的“年薪”概念,跟咱们的认知,其实不太一样。我之前在一些公司做财务分析的时候,接触过一些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,还有分红政策,那玩意儿才叫复杂。你不能简单地把“年薪”等同于银行卡里的数字。
他个人的“收入”来源,绝大部分不是来自他直接管理的某个公司的“工资条”。他的财富,更多体现在他持有的股份价值,以及这些股份产生的股息、分红。还有,他通过各种投资渠道,比如长江实业、和记黄埔(现在是长江和记实业),还有他旗下的其他产业,这些公司本身的盈利能力,还有资产增值,那才是真正的大头。
比如说,一家公司赚了100亿,即便董事长拿了1个亿的年薪,那1个亿也只是公司总利润的很小一部分。但如果这家公司市值涨了1000亿,而他持有公司很大一部分股份,那他账面上的财富,就增加了数倍于那个“年薪”的数字。
关于“李嘉诚年薪多少”,公开资料里,你会看到各种数字,但大多是基于他担任某些公司董事会主席时的“薪酬”或者“津贴”。比如,早些年,长江实业的年报里,会披露董事会成员的薪酬构成,里面包含了工资、董事费、退休金等等。但这些数字,说实话,跟他的真实身家比起来,简直是九牛一毛。
我记得有一次,我负责分析一家跟和记黄埔有业务往来的公司,为了评估合作风险,我们研究了和记黄埔的年报。当时,他们的董事会主席(就是李先生)那一项的“薪酬”大概是几千万港币。但你看看公司年报里披露的总资产、总利润,再想想它在全球有多少业务,你就会觉得,那个“薪酬”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数字,或者说,是董事会给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者的“基本报酬”,用来覆盖他日常的董事会职务花费,以及作为一种荣誉的体现。
而且,这种“薪酬”数字,会根据公司盈利情况、市场环境,甚至公司治理的规定而调整。它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,更不是他财富的全部代表。
真正值得关注的,是他持有股份的价值。你随便查一下,他通过家族信托或者控股公司,持有长江和记实业、长和、长实集团等等多少股份,这些股份的市场价值是多少。这个数字,才是真正体现他财富规模的。而这些股份,每年还会产生股息。虽然这个股息比例可能不高,但架不住总股本大,总的股息收入也会很可观。
我曾经在接触一家大型跨国企业时,看到过类似的股权结构。创始人家族控制公司大部分股份,虽然创始人本人可能只在集团担任一个名誉性质的职务,或者不再直接拿工资,但每年光是股东分红,就足以让他们成为全球顶级富豪。而且,随着公司业务发展,股票市值不断攀升,他们的财富也在持续增值。
这就是为什么,当别人问“李嘉诚年薪多少”时,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过于简单化了。它没有触及到财富的本质。他的财富,更像是他通过多年经营,积累起来的企业帝国和股权资产的总和,而不是一个按月打进账户的工资。
我们作为投资者,或者是在金融行业工作的人,看像李嘉诚先生这样的企业家,我们关注的不是他一年拿多少“年薪”,而是他的投资眼光、他的企业管理能力,以及他所领导的企业,能否持续产生利润和价值。他的“年薪”,更像是一个公司治理的表征,而不是他财富的主要来源。
就像我之前参与过的某个并购项目,目标公司的CEO年薪也不低,但他的大部分财富,是公司上市前持有的股权。公司上市后,他的“年薪”可能变化不大,但他持有的股票价值,却翻了好几番。所以,理解财富的构成,比关注表面的“年薪”数字,要重要得多。
所以,下次你再听到有人问“李嘉诚年薪多少”,你可以理解,这背后是对财富的好奇,但同时,也可能是一种对财富来源认知的偏差。真正的财富,往往隐藏在更深层的股权结构、资产增值和持续的盈利能力之中。他个人的“年薪”数字,更像是一个公开的、容易被大家理解的参照物,但它绝不是他财富的全部,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。
我的经验告诉我,在研究这些顶级富豪时,千万不要被表面的数字迷惑。深入了解他们的商业帝国,关注他们的投资策略和企业价值的增长,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他们的财富和影响力。关于“李嘉诚年薪多少”这个问题,答案不在于那张薪资单,而在于他所创造和拥有的整个商业版图。